近来针对女人的暴力事情在印度频频产生,这引起了印度国内外言论的继续重视。9月14日,2名达利特种姓(“贱民”)少女在印度北方邦一村庄遭强奸并被勒死,随后被吊在一棵树上。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当天,古吉拉特邦政府以庆祝印度独立75周年的名义,提早开释了因于2002年在该邦轮奸19岁穆斯林孕妈妈比尔基斯·巴诺(Bilkis Bano)而被判有罪的11名罪犯。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8日,印度新德里,在古吉拉特邦政府委员会的主张下,民众手持标语,反对轮奸犯弛刑。在古吉拉特邦政府委员会的主张下,一名激进分子举着标语反对开释在2002年暴动事情中轮奸孕妈妈的男人。在印度独立后最严峻的暴动事情之一中,一名穆斯林妇女被轮奸,别的14人被杀戮。她说,在罪犯提早获释后,她“麻痹了”。公民视觉 材料图这一系列的事情引起印度言论愤恨。印度《眺望》(Outlook)杂志网站9月18日刊文说,2012年震动全印的“黑公交轮奸致死案”后(编者注:2012年12月16日,新德里一名23岁的医学院女生和男性友人误上一辆暴徒偷来的巴士,成果遭车上六人进犯,女生遭轮奸及暴打后被抛下车,几天后因伤重不治身亡),印度刑法为避免此类事情再度产生而做出了一系列修订。但是十几年来,在保证妇女安全和身体自主上,印度其实没有产生什么改变。“两层变节”
来自德里的印度资深电视记者芭克哈·杜特(Barkha Dutt)9月17日在美媒《华盛顿邮报》刊文评论说,作为一名愤恨的印度女人,她要挺身而出。对她来说,印度女人遭受了两层变节:一方面是有人“毫不留情地运用强奸作为恫吓和暴力的兵器”,另一方面则是政客“将女人身体转变成政治的战场”。
以上星期刚刚产生的达利特种姓两姐妹遭奸杀事情为例,据英国《卫报》9月15日报导,14日下午,两名年纪分别为15岁和17岁的女孩的尸身在其家中被发现。警方泄漏,尸检闪现姐妹二人被人拖入甘蔗田,遭强奸后被勒死。之所以姐妹二人的尸身被悬挂在树上,是为了让她们显得是自杀而死。包含死者一名街坊在内的六名男人在事情后遭拘捕,被控涉嫌强奸、谋杀、唆使和掩盖谋杀行为等罪名。
芭克哈·杜特本期望这一事情能够引起大众的愤恨,但在言论场上高调呈现的却是操弄政治的声响。对反对党而言,这是一个批判印人党籍的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阿迪蒂亚纳特的时机;但在印人党的极右翼支持者看来,被捕六人中有五人是穆斯林,这让他们能够在网上“毫无羞耻地声称某些粗犷的成功”。芭克哈·杜特以为,没有人真的关怀那两位受难的女孩。
政治操弄的痕迹不止在达利特姐妹遭奸杀事情中闪现。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当天,11名犯下轮奸罪的男人在“花环和糖块”的迎接下提早出狱。据美联社报导,这11名男人在2002年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抵触中轮奸了比尔基斯·巴诺(Bilkis Bano)。2008年,他们被裁决犯有强奸、谋杀和不合法集结之罪,被判终身拘禁。
面对这11名罪犯的弛刑请求,由印人党执政且是现任总理莫迪“政治老巢”的古吉拉特邦政府亮了绿灯。古吉拉特邦官员解说称,这些罪犯现已在监狱里度过了14年以上的时间,他们依据1992年推出的有关方针享有弛刑资历。一名官员还向路透社泄漏,区域监狱咨询委员会考虑到11人现已坐牢的时长和他们“杰出的行为”后,给出了提早开释的主张。
现年40多岁的比尔基斯·巴诺控倾诉,古吉拉特邦政府的决议让她感到麻痹,动摇了她对正义的信仰。11人的开释也引起了多场反对活动。“莫迪在8月15日宣布了关于印度妇女安全和保护的讲演,同一天他们就开释了强奸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怎么可能安全?”一名反对者在11人被开释后说。
体系性的窘境
英国广播公司(BBC)9月17日报导指出,达利特姐妹遭奸杀事情再次让人注意到印度8000万达利特种姓妇女所面对的性暴力问题。在印度极具歧视性的种姓挂号准则中,达利特坐落底层。曩昔,印度多地政府被指未采纳迅速行动回应针对达利特种姓人群的犯罪案子。
印人党掌握的北方邦政府为死者家庭供给了补偿,许诺将以快速通道的方法加速案子审理。但是,警方的查询仍引起民众置疑,如当地警方称,死去的两姐妹与两名涉事男人有染,遭到他们要求成婚的压力。这种说法遭到死者家属激烈质疑。
当性别暴力事情产生在印人党在野的当地,印人党却牵头提出指控、呼吁查询。据印媒News18报导,8月23日,一名12岁的印度女学生在贾坎德邦遭羁绊多日的盯梢者泼汽油烧死。来自印人党的政客高调到会了这名女学生的葬礼,贾坎德邦的当地执政联盟则指控印人党在此事上鼓动族群政治。
芭克哈·杜特以为,印度政客在评论女人遭受的优待时,往往会考虑到事情产生地的政治势力散布、肇事者和受害者的宗教以及种姓。“环绕死去女人和受伤口女孩的奋斗,不该成为一种牵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角斗运动。”杜特写道。
《眺望》9月18日刊文讲讲述,印度女人面对的风险不只来自于根据性别的暴力,也来自对受害者的斥责声响和司法体系的孤负。“好像咱们正在加强对受害者的责备,而不是保护妇女的根本安全权。倘若一个男人被开释,他将找到另一个受害者,并信任即便再次被抓,也能逍遥法外,让另一个受害者遭受二次损伤——第一次是被他所伤,第2次则是被孤负她的体系所伤。”《眺望》的文章写道。
《眺望》的文章举例说,在喀拉拉邦的一座当地法院中,法官在同意一名性骚扰被告保释时说,由于受害者明显穿戴“性挑逗”的衣服,所以被告的罪过不算数。别的,据《华盛顿邮报》9月3日报导,印度加尔各答圣泽维尔大学的一名女人教师因其曾发布于交际渠道私家账户的比基尼相片而遭到家长投诉,值得注意的是,这张相片设置了拜访权限、且早已被删去。终究她因投诉失去了作业。
《眺望》的文章据此表明,印度对妇女的情绪一直是后退的,“任何充溢形容词的词汇拼盘或环绕‘妇女赋权’的富丽攻势都无法推翻这样一个现实:只有当一个人自我牺牲、安静、充任装修、不干涉别人、过着契合父权制标准的无害日子时,才干被称为‘印度的女儿’。”
芭克哈·杜特表明,印度女人在强奸和暴力问题上接受不原因党派归属、宗教和种姓、意识形态忠实而割裂的价值,“这理当是一个联合和清算的时间。”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